English

10·17海难救助义举留美名

1999-12-2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曲冠杰 我有话说

10月17日,“盛鲁”号客货滚装船在大连西南30海里海域起火倾覆。在附近作业的三艘渔船首先发现并立即义无反顾地投入救助,163条性命因此获救。让我们记住这三位船长的姓名:辽瓦渔0576号船船长栾光健,辽瓦渔0559号船船长崔革善和辽大中渔0966号船船长王旭光。

大连,辽东舰首;烟台,胶东明珠。两点一线,是我国工业重镇东北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华东间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一苇可航,舟楫穿梭。

10月17日,赶海的渔民早已顶着星光来到距大连西南30海里的遇岩礁附近海域,布下串串捕海螺的网筐。沉沉夜色中,阵风陡起,洪波汹涌,整个大海似乎都在晃动,渔船像一片苇叶颠簸在波峰浪谷中。

6时刚过,随着第一缕曙色,渔民们迎来了海上的黎明。突然,空旷的海面上一股青烟腾空而起,四下弥漫。正在附近一海里范围海域内作业的辽瓦渔0576号、辽瓦渔0559号、辽大中渔0966号几乎都看到了这个异常情况。

距离最近的辽瓦渔0576号船船长栾光健看到,烟是从一艘轮船的甲板上冒起的。过了一会儿,甲板上,救生筏相继抛下,慌乱的人群纷纷跳海。他马上意识到:轮船失事!于是他立即命令船员砍断网绠,开足马力驶向出事现场。当时,船上布下的捕螺网筐有上万只,每只十多元,几斧下去,十多万元的网具和网中的渔获物就要随波而去,化为乌有;而且8级阵风掀起的3米多高的大浪又会随时将仅有120马力的小渔船抛向海底。栾光健事后对记者说:“当时什么也顾不得想,救人要紧!”

辽瓦渔0559号船船长崔革善和辽大中渔0966号船船长王旭光也果断地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三条船同时向其他渔船发出求救信号。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挥,险情就是命令,三条渔船不约而同、义无反顾地投入海上救助。

出事的轮船是山东烟大汽车轮渡公司麾下的“盛鲁”号客货滚装船。当天3时左右,“盛鲁”号在晚点半个多小时后从大连港开出,在茫茫夜色中驶向烟台。据一位带车乘船的哈尔滨乘客说,当海上风起浪涌时,他下到货舱去看他的汽车时发现,未经固定的汽车已有二辆翻倒,油箱渗油;不久,货舱起火。风助火势,火助风威,迅速蔓延的烟火使全船165名乘客和船员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为了逃生,人们在乘警和船员的催促下纷纷从十多米高的船舷跳筏跳海逃生,不少人在下跳时受伤、甚至骨折。落水者和救生筏在海水中冲撞颠簸,海上一片呼救之声。

三艘渔船迅即赶到,21名来自河南、吉林、黑龙江的渔民,同心协力,舍生忘死。这些渔民最大的37岁,海上岁月已使他们满脸风霜;最小的年仅20岁,看上去身单力薄;有的是刚到渔船上干活的“旱鸭子”,不习风涛。然而没有一个人畏缩,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的认识虽然极朴素但却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焰:“人命关天!”

时届北国深秋,又恰逢寒潮,海水砭人肌骨,打在手上脸上犹如鞭抽刀割,渔民对此似乎毫无知觉。遇险者在风浪中载浮载沉,很难靠近。渔船左右回旋从下水处向落水者靠近,以防撞伤;渔民们手挥绳索、木竿搭救落水者。一位落水的中年人腰部摔伤,赤足光头,躺在救生筏上不能动弹,筏中进水半尺,已淹至耳部,浑身湿透;他口中喊着:“救救我!救救我!”辽中渔0966号26岁的李国业见状,从船上飞身跳下筏子,奋力要抱起落水者,但这位中年人体重很沉,根本抱不动,李国业于是将绳子捆在腰间,跳到海中将其托起,船上渔民七手八脚将他拉到船上。辽瓦渔0559号船年仅20岁的王军和年已37岁的牟战胜冒着有去无回的危险跳到行将沉没的救生筏上,将3名腰断腿折的伤员和10名遇险者悉数救到船上。在十多海里外作业的辽大连渔002号、辽瓦渔0451号、辽大中渔0156号闻讯也立即全速向现场赶来,参加救助和搜寻。

由于惊吓和较长时间的海水浸泡,被救上来的人大多处于半昏迷状态,不少人摔伤骨折,渔民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抬进舵楼和船员住的后舱的床铺上,将自己的衣服被褥给伤员穿上、盖上,栾光健身上的五层衣裳,有四层都脱给了落水者,凛烈的海风中,他只穿了一件内衣,驾船航行。有的重伤员大小便失禁,便溺在船员铺上,船员也毫无怨言。乘坐两艘救生艇的36名“盛鲁”号工作人员也过渡到渔船上。

经过二个多小时生与死的搏斗和近三个小时的返航,下午一时多,满载遇险者的三艘渔船陆续驶回大连老虎滩渔港,立即得到大连渔港监督局及大连市有关部门和医院的全力救护。除一名死亡,一名失踪外,163名乘客和船上工作人员全部获救,创造了海难救助史上的奇迹。

在大连铁路医院,手术后正在休养的获救者迟显堂感慨良深地说:“即使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在生死关头也未必能像这些渔民一样奋不顾身。”另一位获救者王自强也说:“以后,如果有人需要救助,我一定也会像这些渔民一样挺身而出。”

为抢救乘客,渔民舍生忘死,并造成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渔民说得好:“经济上的损失可以慢慢补回来,而救人却不能等。”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位遇救者哪怕是通过电话向奋不顾身抢救他们出险的渔民表示感谢!渔民并没有指望通过救人获取名利,但时至今日,虽有大连市、农业部和农业部黄渤海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等先后对渔民给予表彰和奖励,但还不足以挽回渔民在抢救行动中的全部损失,更不要说额外的奖励。我们还缺乏一个高效的有章可循的鼓励见义勇为的激励机制。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创造伸张正气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以鼓励更多的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使社会风气根本改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